热库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可为与有为作文开头(高考作文:“可为”与“有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8 09:03:27    

对于2021高考作文,我先说两点不好听的话:

第一,与时代贴得太紧,在背景材料、命题方向上,容易被猜。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应该是与时代精神,若离却即为好。

第二,网上对命题一片叫好声,各路专家都来站台。总是歌舞升平,不是一个好事。要么很多沉默的声音没有被打捞,要么一些不同的声音不敢发不能发。不敢不能不被,对于时代来说,多少有点“黑凉”,希望是黎明前的“黑凉”。这对于建设来说,不是个好事。鲁迅先生告诫人们不要“欢迎喜鹊,憎恶枭鸟”,不要“只捡一点吉祥之兆来陶醉自己”。先生还讲,“批评的失了威力,由于‘乱’,甚而至于‘乱’到和事实相反,这底细一被大家看出,那效果有时也就相反了。所以现在被骂杀的少,被捧杀的却多。”


下边我从申论的角度就高考语文两份试卷的作文进行分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教。


全国新高考Ⅰ卷

全国甲卷


试题内容: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威哥分析

1.主题分析。共有一个词“为”。“为”,就是作为。不同的词,一个是“可”,一个是“有”,“可为”与“有为”,结构上是并列关系,内容上是顺承关系,哲理上是“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可能性是客观事物内部蕴藏着的这样或那样的发展趋势,现实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可能性和现实是辩证的统一。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具有发展成为另一事物的可能性;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后,又引起新的可能性。

让“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关键在一个“为”字。“为”既是一个动词,就是作为,也是表示结果的名词,即良好的效果,哲学讲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政治学讲,就是“以实际成效给党和人民努力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材料分析。材料共五句话。

第一句,讲党的百年历程。结构上,属于命题材料的总起句。写作上,我们要站在百年党史的角度来思考“可为”与“有为”。

第二句,讲孕育的文化,深深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和灵魂。那么我们知道,“为”既是具体的行为动作,更是深层的苦干实干、不惧艰险、勇于奋斗、敢于牺牲的文化精神。

第三句,以节日、歌曲、榜样等具体例子,来论证前一句的文化精神,同时暗示我们要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这些都是“有为”的生动典范。

第四句,由事例引申出结论,“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因为我们有对未来的坚定的信念,有对党的坚贞的信念,所以脚下就有了力量,就不惧艰难险阻,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拼尽胸中滚烫血,干成惊天动地事。

第五句,遥望未来,在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赓续伟大精神,开创伟大事业。对于广大的时代健儿来说,我们处在“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要把自己的青春融汇到伟大的征程之中,干出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事业。


3.结论。

一类卷,对“可为”与“有为”的内涵有准确的界定,对两者的内在关系有辩证分析,能站在党的百年历史与伟大复兴伟大责任角度去思考,从“为的精神”与“为的奋斗”层面去立意。视野开阔,立意高远,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4.纲要。

标题:青年当于时代“可为”中成就 “大为”

开头:世界总是充满辩证法,“可为”与“有为”也是如此。

第二段段首句:百年党史清楚地告诉我们,青年属于时代,青年当不负时代。

第三段段首句:时代新征程热切期盼我们,融入时代,汇聚磅礴的青春力量。

分论点一:这个“大”就是要有大信念。

分论点二:这个“大”就是要有大精神。

分论点三:这个“大”就是要有大担当。

分论点四:这个“大”就是要有大成就。

结尾:“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勇立时代潮头,心中始终向党,让青春的力量汇聚成发展的浩荡大河、复兴的蔚蓝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