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博物馆的流量密码|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让文化传承有年轻的“心跳”
【博物馆故事】
一座深藏于皖南小城的县级博物馆,却吸引了大量参观者,2024年游客接待量突破80万人次,文创销售额达300万元。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位于安徽歙县徽州古城中心,千年徽韵汇聚于此。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把打开徽州文化历史之门的钥匙。
元代科举石刻镌刻着寒门学子的青云志,明代王妃金饰折射出宫廷工艺的璀璨……超3万件馆藏文物中,64件(套)为国家一级文物。
博物馆突破了传统的展陈思维,重构历史叙事逻辑:曲折回廊暗合徽州山水走势,光影装置隐喻徽商经营智慧……每一条游览动线都暗藏玄机。
带给观众可看、可感、可互动的文化体验是博物馆创新的重点。
比如针对“初登第,得意回”石刻,结合徽州“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科举传统,通过真人演绎方式重现古代文人高中进士庆祝游街的盛景。
针对部分馆藏经书,开发了数字化互动项目,观众可以亲手“翻阅”千年典籍。通过这种“一物一策”的深度开发使历史文物成为文化传播的“活教材”。
“小而专”的价值阐释、“小而美”的展陈设计、“小而活”的跨界联动。如今,这座县级博物馆,正以创新基因激活历史文脉。
目前,“博物馆奇妙游”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成为歙县文旅的重要IP之一,在旅游旺季该活动日均接待游客超4000人次,年轻游客占比超六成。
县级博物馆正在成为重构“小城文旅新生态”的重要引擎,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实现“双向奔赴”。游客白天逛古城,晚上游博物馆。今年春节期间,歙县累计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同比增长18.39%,旅游总消费10.87亿元,同比增长21.59%。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馆长王卫东认为:“当文物走出展柜,与当代生活发生化学反应,文化传承便有了年轻的心跳。”日前,他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对话馆长】
记者:如何深度挖掘馆藏文物资源?
王卫东:县级博物馆就像历史拼图中的细节图,应该更多立足于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做好价值阐释,提升文化辨识度。
徽州历史博物馆在县级博物馆中拥有较为丰富的馆藏资源,近年来我们以“精品文物群”为核心抓手,对蓝釉爵杯、元代科举石刻这类重点特色文物进行“一物一策”的开发。
记者:展陈设计上有什么特色和考量?
王卫东:我们打破了传统博物馆方方正正的布局,以“行进式观展”重构展陈设计逻辑,将“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等五大主题展厅通过回环式动线串联。
游客穿行在徽州民居、祠堂、书院等复刻场景中,蓝釉爵杯陈列在静谧的时空窖藏,元代石刻融入徽派雕刻长廊……这种“移步换景”的设计,配合声光电技术,让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穿越千年徽州历史的亲历者。

记者:如何创新徽文化传播方式?
王卫东:通过可看、可感、可互动的文化体验,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动态生产力,打破文化传播的叙事边界。
在徽州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故事和传奇,我们根据徽州历史上许国等著名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精心策划编写了不同主题的夜游剧本,创新打造“博物馆奇妙游”系列活动,将传统经典与馆藏文物相结合,通过现代演绎活化再现,还特别邀请古典音乐、传统舞蹈等专业演出人员,与游客扮演的角色共同完成情景演出。
比如围绕“初登第,得意回”石刻,游客可身穿汉服参与科举答题互动,答对者还能获得“进士及第”文创礼包。

记者:未来如何延续“出圈”势头?
王卫东:博物馆的IP化不仅依赖于它所展现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人们与博物馆建立情感连接、激发情感共鸣,让游客从参观者转变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我们搭建了徽文化“活态传承”平台,推出徽墨描金、鱼灯制作等体验工坊,在节假日定期上演非遗鱼灯、洪琴草龙表演;在博物馆内设置了专门的多媒体展示区,通过AR、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将徽州故事生动呈现给游客;定期邀请歙县徽文化研究专家、高校学者等为游客深度解读徽文化。
未来,我们将深化“博物馆+”模式,构建全域联动的文旅生态,形成“博物馆-古城-乡村”三级叙事网。
一方面深入挖掘传承活化馆藏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擦亮徽文化标识,打好文创牌;另一方面以博物馆“夜游热”反向赋能古城文旅,与同样“出圈”的徽州府衙实景剧《徽州府有喜》以及汪满田鱼灯、瞻淇鱼灯古村游等IP联动,在徽州古城全域内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吸引游客走进来、留下来,进一步打开地方文旅消费新增长点。
策划:刘江
记者:刘美子、何晓、周牧
统筹:孙闻、朱舜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安徽分社联合制作
相关文章:
- 千亿桃花映崮乡 临沂市蒙阴县第十九届桃花文化旅游季启幕
- 推荐10处赏花点位,3条游览线路,清明假期到香山公园探春
- 潮白河游船今日复航,新增包船下午茶服务
- 网红博物馆的流量密码|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让文化传承有年轻的“心跳”
- 入境游潜力持续释放
- 孔庙西路开放暨黄藤先生敬献编钟仪式在曲阜孔庙举行
- 南桥彩蝶“飞进”星梦停车棚 助力艺术进社区
- 三公主集合!潮新闻创作者赴一场畲族与春天的约会
- 张锐调研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
- “赏花经济”激活消费新动能
- 文化中国行丨青铜器“生病了”怎么办?来看“文物医生”如何“治疗”
- “三月三”奇妙游:畲乡的一天如何度过?
- 摄影师耿艺分享文物摄影之美 定格光影与历史的对话瞬间
- 张家界官方回应“爆火韩剧女主催泪邀男主去张家界”
- 江苏苏州探索文物数据转化利用 一片丝绸纹样卖出30多万元
- “非遗”庙会——堰桥三月三,“哪吒”、“敖丙”都来了,还有……
- 电商直播助力淮南特色旅游产品销售
- 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法治建设新地标,“云间·山中竹”法官工作站揭牌
- 男子自制航母和潜艇模型走红网络,婉拒黄旭华院士家属的求购,愿无偿捐赠
- DeepSeek带你走进“斑斓的城市”-二连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