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联手研发!一套灌溉技术一年节水超1亿立方米
京冀联手研发 推广超千万亩
一套灌溉技术一年节水超1亿立方米

4月22日,在鹿泉农业节水试验示范基地,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打开电子水阀,对小麦进行灌溉。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摄
4月22日上午10时,鹿泉农业节水试验示范基地,工作人员轻点手机屏幕,打开电子水阀,遍布田间的微喷带喷出细密水雾。400亩正在抽穗期的小麦,沐浴在绵绵“细雨”中。
“这套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完全自主研发,节水、节肥,省工、省力。”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檀海斌说,去年,基地小麦玉米周年亩产近1.5吨,相较常规灌溉方式,节水28%,节肥15%,增产12.3%。
4月21日,以这套技术作为核心成果的“主粮作物水肥精准高效集约化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拿下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完成人是一支来自京冀的联合研发团队。
一直以来,华北地区农业发展受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在河北,75%的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因长期超采,形成全国最大地下水漏斗区。
压减农业用水,势在必行。
“2009年,我们就启动了研发。当时,一种刚兴起的微喷带灌溉技术让人眼前一亮。”檀海斌说,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胡萝卜、白菜等蔬菜种植,铺设间距3米至4米就能实现全覆盖灌溉,较地面灌溉能节水三成。
不料,把微喷带铺到大田后,由于小麦玉米高度超过蔬菜,灌溉效果大打折扣。
要实现均匀灌溉,必须缩小微喷带铺设间距。檀海斌团队经过两年试验,将铺设间距锁定为1.8米至2.4米。
但新难题又冒了出来。常规微喷带最大单侧铺设长度只有60米,在长地块里要安装很多支管进行连接,影响农机作业。
能否研发出一条更长的微喷带?延长,难度呈几何倍数增加,孔径、孔距、喷幅……十几个参数,组合方案成千上万。
力求破解之策,檀海斌找到节水灌溉领域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严海军,携手攻关。严海军团队负责设计理论模型,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联合企业研发配套设备。
历经十余年攻关,京冀联合团队将微喷带单侧铺设长度增加到100米以上,还研发出水肥精准高效集约化生产关键装备与技术,并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
去年9月,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为组长的专家委员会评价,该项目整体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近三年,项目成果在河北及周边区域累计推广1015万亩,增粮189.8万吨,年节水超1亿立方米。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区域,也是重要粮食主产区。”严海军希望,这套技术能在黄淮海平原大力推广,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新路径。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
- 园区帮代办服务实行全覆盖!邢台推出12项改革措施强服务优环境
- 京冀联手研发!一套灌溉技术一年节水超1亿立方米
- 四维图新精彩亮相2025上海车展 筑牢安全底色助推可信赖的智驾技术演进
- 全球首部AI电影登陆院线:70分钟的长片,AI怎么做?
- 图说发布会丨速览!河北知识产权成绩单
- 全球首款TEAKEN数字茶饼景迈山首发 科技重构普洱茶信任体系
- 机器人颠覆传统手术,术锐演绎“刀尖”上的中国创新
- 武汉市北斗产品规模化应用供需对接暨武昌区“江城红链益企行”活动成功举办
- 【晶采观察·“数聚”信心】瞄准1.4万亿斤 端牢中国“饭碗”
- 稳健开局!今年粮食产量瞄准1.4万亿斤
- 人形机器人赛道跑出“工业派”黑马,首个“省战新直投项目”实现硬核突围
- 硬核对决!湖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亮点纷呈
- 看有“味道”的电影 吃打印的巧克力 科技带来全新感官体验
- 中国作物学会组织专家团在临县开展春耕备耕农业技术指导工作
- 阜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及时防治小麦赤霉病
- 容声506双净MAX冰箱发布,用科技重新定义健康生活
- 透视资本市场“科技叙事”:向新、向智、向实
- 2030年中国移动技术贡献预计达2万亿美元
- 美国滥施关税波及本国农业 涉多个特朗普票仓地区
- 金蝶云数智化转型大会武汉站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