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研发成功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本报北京4月9日电 记者杨舒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获悉,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海河、太湖等流域示范工程。
该研究项目负责人、质标所研究员程劼介绍,本次研究以作物种植高风险农药、畜禽养殖抗生素等新发面源污染物智能监测为目标,围绕“无人值守、长效稳定”的技术需求,重点在多功能材料创制、多靶标动态识别技术研发以及全自动分析装备研制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在材料、技术和装备上均取得原创性、突破性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技术集成,研究人员解决了流动水体中污染物种类多、含量低、干扰物多、实现动态分析难等关键难题。
系统具体实现以下三重突破:创制多功能传感材料,开发出具有分子识别与信号增强功能的纳米复合材料,可同时捕获多类污染物,材料稳定性较传统吸附剂提升5倍以上;研发多靶标动态识别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3类9种农药和3类10种抗生素的同步检测,检测灵敏度达ng/mL级,响应时间缩短至1分钟以内;集成全自动分析装备,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监测系统,集成自动采样、预处理、分析等模块,实现连续180天无人值守运行,运维成本降低70%。程劼表示,系统可在河流、沟渠、养殖塘等复杂水文环境中稳定运行,耐受-20℃至50℃极端温度,防腐蚀设计使其适用于高盐度水域。通过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结合GIS技术生成污染热力图,该系统的预警准确率达90%以上。
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太湖、海河等流域新发污染物预警监测,大幅减少了人力成本,显著提高了监测效率,实现从会监测到“慧”监测,为我国面源污染物智能监测提供了全新思路。
相关文章:
- 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亮相中国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
- 2030年中国移动技术贡献预计达2万亿美元
- 全国25所高校地理学相关学院共同发布“天津宣言”
- 金蝶云数智化转型大会武汉站收官
- AI赋能教育新场景!智能学习设备成新宠
- 2025联影创新大会:医疗智能体重构未来医疗范式
- “AI变革的深层思考” 临沂市直机关大讲堂举行
- 济宁市汶上县:AI赋能让城市管理更精细
- 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研发成功
- 宝骏享境预售价13.28万元起 集上汽通用五菱先锋技术于一身
- 就在一季度!37个“亿元+”涌向夷陵
- AI技术勿滥用!在校大学生非法获取2万条学生信息
- 用AI给2000多人发骚扰短信,在校大学生被抓!
- 一线追“新”记⑧|一个司机开三辆车,奥秘在哪儿
- 20秒内融化3厘米厚的冰 我国在大容量风机智能除冰领域有新突破
- 年轻人必须掌握的急救知识 避开九大生命陷阱
- 2025脑机接口十大创新成果发布
- 省科协网信中心 2025年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在全省展开
- 潮评丨“DeepSeek首次用于地震国际救援”,带给我们三重启示
- 瞄准AI芯片技术!高通考虑收购英国半导体公司Alphaw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