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10秒即可感染,中疾控紧急提醒
最近气温回升
你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
想到户外钓钓鱼、玩玩水?
别急!
外出玩水需谨防感染
血吸虫病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

血吸虫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病?
它是如何传播的?
怎样才能避免感染?
本周(4月7日至13日)
是第二个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
一起来了解↓
血吸虫≠吸血虫
血吸虫和吸血虫不是同一种寄生虫。
吸血虫
人们常说的吸血虫指的是水蛭,又称蚂蟥,是一种以吸血或食腐肉为生的体外寄生虫。吸血虫主要生活在水田、河流、稻田、湖沼、沟渠等处,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种类很多。

吸血虫(图源:科普中国)
血吸虫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于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又称裂体吸虫。能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血吸虫主要有7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血吸虫和几内亚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尾蚴(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人是如何感染血吸虫的?
血吸虫能够顺利寄生到人和动物体内,离不开钉螺的“鼎力相助”。或许你觉得自己从未见过钉螺,其实它可能潜伏在某处水沟、稻田或芦苇滩。

钉螺(图源:广东疾控)
感染“三连招”:
- 虫卵污染水体;
- 水体存在钉螺;
- 人接触含有尾蚴的水体。
在血吸虫的7个发育阶段中,即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及成虫,尾蚴是可以感染人体的阶段,它由虫卵孵化成毛蚴后钻入钉螺发育而成,钉螺释放大量尾蚴到水中,使含有尾蚴的水体成为疫水。人如果接触疫水,只需短短10秒,尾蚴就会迅速从皮肤钻入体内导致感染。

血吸虫生活史(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什么是血吸虫病?
感染晚期肚大如鼓!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种(类)被忽视的热带病之一。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属法定乙类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或未治愈,发展至晚期,肝脏等器官会受损,出现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患者会变得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因此该病也被称为“大肚子病”。
感染后容易被误认为“感冒”
部分患者接触疫水皮肤会有刺痛感,继而出现丘疹和瘙痒。

接触疫水后出现丘疹和瘙痒(图源:广东疾控)
- 1-5天后可出现咳嗽(易被误认为感冒),反复感染者肺部症状较严重。
- 经过30-60天的潜伏期,会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等特征,并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症状,如不及时救治,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多数患者会进入慢性感染阶段。
- 反复感染且未经规范治疗者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表现为腹水、巨脾、结肠增厚等,儿童反复感染还可导致侏儒。
血吸虫病可防可治吗?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感染血吸虫病的直接原因是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因此,不接触疫水、安全用水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 时刻注意岸边是否有相关警示标语!尽量避免在有钉螺孳生或存在不确定风险的江、湖、塘、沟渠等水体游泳、戏水、洗衣、捕鱼;

- 因生产、生活和防汛等需要不可避免接触疫水时,应通过穿戴防护用品(胶手套、胶鞋、胶衣、胶裤等)、涂抹防护霜(剂)、预防性服药等方式预防感染。
若感染如何治疗?
接触疫水后若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应主动到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告知接触史并进行检查。
吡喹酮是目前唯一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广泛使用的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口服抗血吸虫药物。如果确认感染,应谨遵医嘱服药,加强随访。
不接触疫水
是预防血吸虫病最有效的办法
眼下正值春暖花开之际
出游务必做好防护!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中国疾控中心、科普中国、广东疾控
相关文章:
- 雄安新区白洋淀发现中国新记录种 五月四节蜉
- 为越中关系树立新的里程碑——访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裴青山
- 捐资1亿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腾讯联合设立文物专项基金
- 消博会引领消费升级潮 国货精品亮相展现市场活力
- 九价HPV疫苗获批可适用于男性接种
- 风起帆张,2025中国家庭帆船赛宁波湾站盛大启幕
- 韩正出席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并致辞
- 酒业观察:头部品牌酒企对当下消费破局有何新思考?
- 特稿|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携手发展的好伙伴——马来西亚各界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对马进行国事访问
- 大风天气来袭,防火防灾别马虎!
- 消博会为全球经贸合作注入更多确定性
- 这个威胁孩子健康的隐患,父母一定要早点发现 | 科普时间
- 俄方表态:中国需要多少石油,我们就准备多少
- 突发!中国两个邻国今日相继地震
- 习语丨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周边工作?
- 上海发现神秘生物!中国从未记录!会咬人吗?官方回应!
- 极速掠影|60秒带你看越南
- 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亮相中国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
- 中国混团跳水夺金!全红婵成加油“显眼包”,陈芋汐比花托pose拍照
- 携手并进 共渡时艰!多举措推动内外贸联动 拓展内销市场“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