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库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成县:和美乡村绘新景 山水田园绽芳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6:02:00    

大马莲美了人居环境 陈争强 /摄

四月的甘肃成县镡河乡,青山如黛,碧水潺潺,白墙灰瓦的民居掩映在绿树繁花间,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青山绿水间,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在犀牛江边徐徐展开。

近年来,成县镡河乡立足良好的自然生态禀赋和优厚的产业发展基础,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围绕生态美、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乡风淳目标,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交融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让大山深处的小山村焕发出时代新韵。

生态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车子沿犀牛江蜿蜒而下,两岸青山连绵不绝,道路干净平整,两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江水波光粼粼,宛如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漫步在乡间小道上,微风拂面,花香袭人,让人心旷神怡。这一切,都是镡河乡以生态建设的生动写照。

“这些大马莲原来长在荒坡上,没想到种到公路边凑在一起开花这么漂亮,感觉我们农村太美了!”镡河乡将利村 村民刘彦霞说。

大马莲花盛开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画笔,更折射出镡河乡生态环境向美向好的变化。近年来,镡河乡将马莲栽植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对主干道、通村路及房前屋后进行通过清理乱搭乱建、覆土绿化、栽植马莲等措施,打造出“河滩石+马莲+花卉”的复合生态景观带,形成“马莲锁边、花卉点缀、经济作物增效”的立体种植格局。

“今年我们对栽植早的大马莲重新进行移栽,让大马莲能更好地生长,开出更美丽的花,对分出来多余的大马莲通过市场卖出,增加了10多万的经济收入。”建村村党支部书记佘美丽说。

这只是镡河乡推荐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羊肚菌、香菇、木耳等食用菌遍地开花,桔梗、柴胡等中药材规模持续扩大,肉兔、牛、羊、鸡、土蜂等养殖业日益兴旺,生态优势让镡河乡群众鼓足“腰包”,为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活力。

从“生态优势”到“绿色名片”,将生态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富民收益,镡河乡立足生态优势,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形成一村一落皆美景,乡村蝶变展新颜的和美乡村新面貌,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乡村建设新路径。

产业激活山水田园价值

走进建村赤松茸种植大棚,淡淡菌香扑鼻而来,或成簇生长,或单株挺立,长势喜人,工人们端着筐子正忙着采摘、搬运,一派丰收景象。

赤松茸是近年来兴起的食用菌种植“新秀”,具有气味清香、细腻脆嫩、爽滑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有“素中之荤”的美誉。镡河乡建村生态良好,有着种植食用菌的传统和产业基础,2024年,返乡创业的产业能人张定回村流转土地12亩,建成种植大棚15个,让赤松茸在建村成功“安家”。

群众采收赤松茸 陈争强/摄

今年46岁的张定是镡河乡建村村产业发展能人,曾经在深圳务工18年,2021年回乡后种过烤烟,也干过工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2024年他在陕西略阳县和云南、福建客商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种植食用菌的商机,于是萌生了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想法,在略阳食用菌基地学习半年掌握了技术要领后,返回家乡带领群众发展食用菌种植,找到了产业发展的新路。

“现在才开始采摘,每天我们可以采摘500斤左右,量不是很大,每两天我们往陕西略阳送一次货。”基地负责人张定介绍说,“从现在的长势看,每个棚预计能产赤松茸8000斤左右,价格按照等级从1元到10元不等,能有20万元左右的收益。”

赤松茸的种植,不仅延伸了镡河乡食用菌产业链,还为群众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我们村发展的这些产业,让村里的乡亲都有了务工增收的机会,在用工高峰期,村子里人不够用还要从其他村里找人,每年人均年劳务收入超过了3万元。”镡河乡建村村第一书记许裕新说。

同样风生水起的还有镡河村魔芋产业、将利村的薄荷中药材产业、石榴村的羊肚菌种植产业等等。借助西汉水流域生态优势和土地优势,镡河乡紧扣食用菌、中药材、核桃、花椒等特色产业,精准发力,把本地资源优势转化产业优势,实现了产业多点开花,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画卷。

党建凝聚乡村共治合力

车辆随着车子在绿海中前行,整洁宽敞的乡村道路串起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乡村和田园,一幅幅多彩的宣传画卷引领着群众践行文明乡风,处处以“绿”提质,向“新”而生,恬静雅致的乡村新貌展现了镡河乡和美乡村建设的突出成效。

今年以来,镡河乡全面统筹推进农村公路大养护、环境卫生大整治、乱占耕地大清理工作,创新实施“党群联动+重点攻坚+长效管护”机制,以“三个区域”为突破口,以核心干道延伸到支干道,打造公路沿线“风景线”;从公路延伸至农家院落,扮靓村民生活“幸福家”;从渠沟溪延伸河岸河道,守护水域生态“命脉线”,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向环境整治“反弹疾”发起全面总攻,全力打造整洁、宜居、和美的乡村大环境。

“我们村儿的变化非常大,现在柏油路都修到家门口儿了,广场也都给老百姓建起来了,也有健身娱乐的地方,村子会越来越美,以后生活会越来越好。”将利村村民张润宁高兴地说道。

特色产业发展让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 陈争强/摄

机制创新是推进整治工作的关键。为巩固整治成果,镡河乡创新“网格化+志愿管护”模式,将道路养护责任细化到村、到人。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日常清扫、除草施肥,设立“红黄旗”评比机制,大力推进美丽家庭评比,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定期巡查、考核奖惩制度,确保整治长效可持续,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自觉维护家园环境已成为新风尚。

“现在村里修了花坛、装了路灯,房前屋后都是风景,这么美的环境大家也不好意思乱堆乱放,都自觉爱护了。”家住镡河村的老党员谈林感慨。

镡河乡党委书记王榕表示,将立足镡河乡生态优势,充分发挥产业能人的带头示范作用,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特色种植业和乡村旅游,做好山水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大文章,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造福百姓的金山银山。

如今的镡河乡,山水与人文相映成趣,传统与现代交织共生,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齐头并进,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全新活力,产业旺、生态优、乡风美的乡村振兴蓝图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通讯员 刘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