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不能因女职工怀孕调岗降薪!两部门发布典型案例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回应社会关切、规范法律适用、统一裁审标准,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案例聚焦社会保险、竞业限制等问题,重点明确用人单位不能通过变相调整工作岗位降低孕期女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应当补足抚恤金差额、主体不适格的竞业限制协议不具有约束力等法律适用标准。
用人单位能否因女职工怀孕调岗降薪,今天发布的一起典型案例进行了明确。
案情显示,赵某于2022年1月入职某科技公司任工程师,双方订立的劳动合同约定:
工作期间分为参与具体项目期间与等待项目期间,其中参与具体项目期间赵某的月工资构成为基本工资3000元(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加项目岗位津贴14000元;
等待项目期间赵某仅领取基本工资。
2023年2月,赵某告知某科技公司其怀孕事实,某科技公司未与赵某沟通协商便直接向赵某所在的项目组宣布“赵某退出所在项目组”,赵某反对无果后未再上班。此后,某科技公司主张赵某未参与项目并按照3000元/月的标准支付赵某孕期工资。赵某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某科技公司按照17000元/月的标准补齐孕期工资差额。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用人单位能否因为女职工怀孕调岗降薪。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怀孕降低女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明确“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的前提是“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因此,如果孕期女职工能够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尊重并保护女职工的劳动权利。
本案中,某科技公司要求赵某退出所在项目的行为,既不符合双方劳动合同约定的等待项目期间的情形,也未征求赵某本人的同意,更未经医疗机构证明赵某存在“不能适应原劳动”的情形,属于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规定,变相调整孕期女职工岗位的情形。该公司以赵某未参与项目为由降低赵某孕期工资标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因此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某科技公司按照赵某原工资待遇17000元/月的标准补齐赵某的孕期工资差额。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要求,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对保护女职工劳动权利与身心健康作出了特别规定。实践中,用人单位在开展日常用工管理时应注意依法保护女职工尤其是孕期、产期、哺乳期(以下简称“三期”)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不能通过变相调整工作岗位、提升工作强度等方式侵害“三期”女职工的劳动权利,也不能违法降低“三期”女职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同时,女职工也应科学评估自身身体状况,正确看待不能适应原劳动等特殊情形,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
- 荣成市虎山镇:破茧聚沙兴热土,经纬耕耘织锦程
- 业绩亮眼,首批科技主题基金一季报出炉
- 用人单位不能因女职工怀孕调岗降薪!两部门发布典型案例
- “稳赚不赔”?当心非法集资!三大套路一文了解→
- 让青年学子走进“千村千企千红”
- 光明日报 | 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位候选人名单
- 捐资1亿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腾讯联合设立文物专项基金
- 碧桂园商管·碧家公寓签约东莞道滘广华公馆项目
- 浚县大伾山摩崖大佛开凿时间再添佐证!
- “沂蒙金融会客厅(第六期)重点项目融资推介专场”活动成功举行
- 透视资本市场“科技叙事”:向新、向智、向实
- “硬核”工业遇到浪漫文旅!中车四方历史文化馆开启试运营
- 陕西15条举措进一步支持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 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完成1312亿元,同比增长5.2%一批铁路项目顺利开通运营
- 福田对青年放大招:高校毕业生落户能拿补贴了|智汇福田
-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普门科技2024年经营业绩稳健增长
- 惠州以推进“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全面促进少数民族乡高质量发展
- 非遗添新
- 大立科技:关税政策对公司经营层面影响相对轻微
- 全省唯一入选团队!汕大医附一院宁养义工队获评全国“2024年度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