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库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拆解钢铁行业数据资源入表|利润承压,数字化能否成为“解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7:00: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璐 广州报道

在钢铁行业整体利润水平承压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能否为企业带来新的业绩支撑?

4月25日,河钢股份发布了2024年年报,其中并未列示数据资源的金额。此前,河钢股份曾在2024年三季报中披露数据资源49万元,同年7月,河钢旗下供应链平台“铁铁智运”的运价智能助手成功作为数据资产通过光大银行完成融资。

与河钢股份“撤回”入表不同,南钢股份在 2024 年年报中披露的数据资源大幅提升至 1032 万元,约为一季报披露金额的8.8倍。年报数据显示,南钢股份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4%,在连续两年下滑后实现回升。

作为钢铁行业产业数据服务商的上海钢联在数据资源方面同样有所突破。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上海钢联数据资源金额为216万元,已连续两个报告期披露数据资源。在数据资源入表稳步推进的同时,数据服务业务也在持续开展,2024年上海钢联产业数据服务营收占比不到总营收的1%,但却是分行业来看毛利率最高的板块。

钢铁制造业利润下滑,数据资产化带来新增长想象空间

2024年,南钢股份归母净利润为22.61亿元,同比增长6.4%。具体来看,南钢股份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40.91亿元下降至2022年的21.61亿元,降幅接近47%;2023年小幅下滑至21.25亿元,2024年实现回升。河钢股份利润下行压力较为明显,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26.88亿元,连续三年下滑至2024年的7.07亿元,累计降幅达73.7%。重庆钢铁利润波动较大,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22.74亿元,2022年由盈转亏,亏损10.19亿元, 2024年亏损扩大至31.96亿元,累计下滑幅度超200%。截至目前,重庆钢铁尚未披露与数据资源有关的信息。

世界钢协的最新预测显示,2024年全球钢铁需求下降0.9%至17.5亿吨,2025年有望迎来复苏,同比增长1.2%至17.7亿吨,但中国钢铁需求将同比下降1.0%。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10.05 亿吨,同比降低1.7%,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为8.92亿吨,同比下降5.4%。钢铁行业进入“存量优化”阶段,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愈加迫切。从传统的“制造”向“智造”(智能制造)升级,并进一步向“智服”(智能制造服务)转型,正逐步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方向。

年报显示,南钢股份持续推进“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智慧南钢总体战略,已构建数据资产化管理组织及流程支撑体系,开展了数据资源应用场景分析与资产价值评估工作,明确以“数据+模型”为载体的数据资产入表路径,将数据资产管理融入“智改数转网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成为全国首批数据资产入表上市公司之一,全年实现数据资产入表超1,000万元。从研发投入来看,南钢股份自2020年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达到24.36亿元,是2020年水平的2.87倍。

除南钢股份外,河钢集团也在数据资产化方向积极布局。2024年7月,河钢旗下供应链平台“铁铁智运”的运价智能助手成功作为数据资产通过光大银行完成融资,不过在2024年三季报中并未看到相关数据资源明细内容。

上海钢联产业数据服务营收占比不到1%,却是利润“优等生”

在南钢股份、河钢股份等钢铁制造企业积极探索数据资产化路径的同时,钢铁行业的数据服务商已率先跑通数据价值商业化的链条,提供了清晰的数据服务商业化路径和规范的数据资源核算机制。作为产业数据服务商,上海钢联主营业务包括产业数据服务和钢材交易服务,在产业数据服务方面,构建了相对独立的数据服务业务体系,数据服务人员占公司总员工的近40%。2024年,产业数据服务实现收入7.81亿元,其中数据订阅业务收入为4.60亿元。

上海钢联依托“我的钢铁网”和“我的钢铁”APP等平台,在网页端和移动端以数据订阅形式向客户提供服务,同时通过数据云终端支持批量数据查询和全量历史数据访问等功能。2024年,具备访问权限的付费用户总数(涵盖网页端、移动端及数据终端)达31.91万个,同比增长1.09%。从用户价值来看,移动端用户ARPU(年度收入总金额/年度付费用户数)增长明显,同比增长27.19%,达到342.12元,这意味着每位移动端付费用户会带来342元订阅收入。

数据显示,产业数据服务营收占比不到上海钢联总营收的1%,但却是分行业来看毛利率最高的板块。2024年上海钢联产业数据服务毛利率为55.49%,是钢材交易服务的62倍。

在已完成数据资源入表的近80家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是少数对数据资源核算方式进行详细披露的企业。在核算环节,将数据库生产过程中直接相关的人力成本、外采数据成本等予以准确计量,并结合采编、发布、数据治理等环节的人员工作量,按数据库类型归集并计入无形资产(数据资源)科目。摊销方面,依据用户问卷反映的数据使用年限及系统调用周期,摊销期设定为5年。同时,根据数据资源的更新频率、时效性及研究价值,选用加速摊销法中的年数总和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