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赛罕丨呼和浩特“1+2+X”跨村联建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4月25日,央广网首页聚焦我区乡村发展新突破,现将其纳入 “央媒看赛罕”专栏,展现赛罕农业发展活力。
央广网推介
《呼和浩特“1+2+X”跨村联建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全文如下
↓↓↓
央广网呼和浩特4月25日消息(记者邵玉琴)4月25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迎来乡村发展新突破——黄合少镇后窑子村、东五十家村、五犋窑村联合组建的跨村联建联合体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三个村将告别“单打独斗”的传统发展模式,以“抱团发展”的创新路径,全面推进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升级,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全新样板。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跨村联建联合体成立现场(央广网记者 邵玉琴 摄)
后窑子村作为区域农业发展标杆,素有“胡萝卜之乡”美誉。近年来,该村通过土地流转集约化管理,成功盘活1600余亩撂荒土地,打造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有机胡萝卜产业链。其生产的高品质胡萝卜不仅畅销全国,更出口至日本、韩国及欧洲市场,年产值突破1200万元。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后窑子村累计带动周边超百名村民稳定就业,“后窑子村模式”成为呼和浩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闪亮名片。
基于后窑子村的成功经验,在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赛罕区政府的政策支持与黄合少镇的统筹协调下,三村于2025年春耕备耕期间达成合作共识。联合体以“党建引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核心理念,有效聚合村党组织力量、政府部门资源及市场主体活力。
成立仪式当天,联合体首届会议顺利召开,会议选举产生首届领导班子,并与银行、物流企业、媒体平台及农业龙头企业等15家单位现场签约。至此,“1+2+X”跨村联建发展模式正式落地——“1”代表核心引领村后窑子村,“2”为协同发展的东五十家村与五犋窑村,“X”则涵盖多元合作主体,通过构建“党建联建、产业联动、资源联享”机制,推动乡村振兴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
来源:央广网
相关文章:
- 央媒看赛罕丨呼和浩特“1+2+X”跨村联建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成县:和美乡村绘新景 山水田园绽芳华
- “乐购崂山 悦享生活”——2025年青岛市崂山区投入1800万财政资金促消费
- 民乐县新天镇:多措并举“抓”整治 乡村面貌“焕”新颜
- 啥情况?呼和浩特300多户业主房本难办,原因竟是……
- 重庆铜梁:加快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活动启动
- 621名骑手逐浪黄河画廊 2025洛阳自行车联赛孟津站举行
- “云南宜良山鸭科技小院”产业研讨会举行
- @呼和浩特人 遇到这些问题,您开口,咱来管!
- 稳健开局!今年粮食产量瞄准1.4万亿斤
- 呼和浩特经开区与天津合生生物签署合作协议
- 昭通市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召开
- 强农技备农资 呼和浩特各地春耕备耕忙
- 【组工新论】争做“上止正”型基层干部
- 外媒:中国在超大型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领域取得新突破
- 胜宏科技:2024年度累计捐款400万元支持乡村振兴与政务服务升级
- 成都广安“双飞地”模式结硕果 全国首个AI睡眠筛查系统成功注册
- 焦作沁阳:电力赋能 小皮筋打开大市场
- 南海“三农”好春光,一季度实现“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