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库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榆中:文化惠民点亮群众多彩生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2:32:00    

连日来,一系列纯公益、零门槛的文化惠民举措落地榆中,在给全县人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的同时,也让榆中真正成为了惠民便民的文化家园。

美育中心扩容,青少年课外生活更丰富

“周末的时候我会和好朋友一起来参加这里的绘画活动,这里还有很多有相同爱好的同学,我们一起相互提高、相互进步。”参加绘画课的刘锦雯说道。

走进榆中县青少年美育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布展150平方米的书画宣传长廊,素描、水墨、硬笔、软笔、手工……一幅幅优秀的学生作品贴满了长廊。长廊两侧,共设有5个教室,一次性可容纳200名青少年在这里体验兴趣课程。

据介绍,升级后的“榆中县青少年美育中心”于3月6日正式运行,共设置书法、绘画、声乐三个大类,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儿童画、素描、线描、声乐等15个班次,并为全县在籍在册二年级及以上报名的500余学生提供免费公益课,在丰富青少年周末文化生活的同时,全面提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艺术素养。

城市书房变身,培育全民阅读好风尚

美育中心的另一边,榆中县图书馆的“城市书房”为榆中百姓提供了一处读书、学习的好去处。此番升级,让城市书房的面积从原本的472平方米拓展至现今的950平方米,图书数量也从原来的5000册大幅增加到近20000册,种类涵盖文学、历史、科学、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200余个舒适的阅览座席,为读者提供了安静、独立又舒适的阅读空间。书房一角还配备了自助办证借还一体机、移动换书箱、自助打印机,读者可以自助办理借书证、借还书,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环境改善了,书的种类也增加了,让读书有了更加浓厚的氛围,让我能更加静下心来学习。”喜欢阅读学习的市民张仁乾说。

自开放以来,城市书房借还册次已达4000余次,接待读者超过10000人次。同时,这里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亲子阅读分享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吸引了众多家庭和阅读爱好者参与,让全民阅读好风尚在榆中县生根发芽。

“栖云讲堂”开讲,与文化大咖 “面对面”

3月16日,位于榆中县文化艺术中心一层的“栖云讲堂”内座无虚席,由甘肃美术家协会会员、榆中县美术家协会主席魏存国带来的题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彰显本土人文景观——解读榆中八景创作感言》的讲座正在精彩进行。魏存国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讲述,带领听众穿越时空,深入了解榆中县深厚的历史底蕴,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

作为榆中县的文化推广平台之一,“栖云讲堂”秉持“文化榆中,全民共享”的理念,以每两周一期的频次推出特色鲜明、惠及群众的各类讲座。目前已成功举办5期,涵盖农技、书画、历史等主题,成为了大家提升自我的精神殿堂,备受广大市民好评。

美术馆落地,家门口就能看展

榆中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县,沉淀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而榆中县美术馆的落成,正是助推新时代美丽榆中和“文旅名县”建设的实际行动。

在为期近20天的“啣山回响—陇上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上,汇集陇原书画名家的50余幅作品被集中展出,涵盖油画、书法及山水、花鸟、人物三大国画门类,作品主题突出、风格多样,山水磅礴,泼墨写意,先后吸引3000余人次前来欣赏。展厅内,观众们穿梭在画作之间,时而驻足凝视,时而轻声交流,沉浸在艺术的魅力之中。

榆中县文化馆馆长梁卫忠介绍:“无论是美术馆的成立,还是各类展览的举办,都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今后还将持续承办大中型展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感到高规格的展览。”

与此同时,榆中县文化艺术中心持续优化布局,非遗展示区让古老的非遗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沉浸式科技体验活动让青少年朋友流连忘返,“周末影院”的出现,给广大群众送来了一份惊喜的文化大礼。截至目前,“周末影院” 已放映影片20余场,累计惠及观众2000余人次,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大家周末休闲的热门选择。

从文化活动的创新开展到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榆中县秉持“立馆为民、办馆惠民”原则,通过一系列充满活力与创意的举措,优化文化服务,丰富文化活动,切实将文化惠民举措落实到群众身边。(杜莉莉/文 彭昱 刘彦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