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负担也该减(大家谈·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②)
为基层减负,非一日之功,必须久久为功。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既要扭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老问题,也要警惕改头换面新表现。本期大家谈选刊3篇来稿,与读者共同探讨。
——编 者
警惕“视频形式主义”
贺海峰
介绍美景美食、讲述发展故事,当下,许多地方积极拥抱短视频。凭借可视性强、传播快等优势,短视频已成为政务公开、服务群众的好帮手。
网络素养不可或缺,可一旦大事小事都要拍视频,就会异化为“视频形式主义”,加重基层干部负担。笔者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个别地方在拍视频、做展示上出现“内卷”。法治宣传、环境整治、评选表彰等,但凡有活动,短视频就是“标配”,连汇报、迎检都需要短视频“撑场面”。为了保证视频质量,有的街道、村镇只能将业务外包,无形中又增加了财力负担。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短视频的价值值得重视,但也需要用好用实,不能为拍而拍、为发而发,也没必要动辄考核排名。脚本完整有新意,画面清晰有美感,剪辑流畅有看头……短视频拍摄制作有一定门槛,大部分基层干部不是科班出身,也并非专职从事相关工作,追求“尽善尽美”并非易事。减轻短视频拍摄制作压力,要严格控制数量,同时也可有针对性地补充专业人才,组织视频拍摄剪辑专门培训。
多些效果意识,也考虑基层实际,才能让短视频为基层工作增光添彩。
严格规范干部借调
冯仓福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上级机关、单位原则上不得从县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从县乡借调工作人员从严管控长效机制。”规范借调干部,有助于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干部借调导致基层负担加重,问题由来已久。比如某乡镇,常年有七八个人被有关部门借用,这些人名字在乡镇,工资、福利也在乡镇,但不在乡镇上班,严重影响乡镇的工作安排。对基层单位而言,“小马拉大车”本就不易,但由于关系不对等,遇到“借人”要求,往往无法拒绝。有的借调干部,既要负责借调单位工作,原单位的活儿也不能撒手不管,两头奔忙实属不易。借调,本应“有事才借,无事即返”,但超期借调、任意借调等,让其变了味、走了样。
应强化源头治理和制度约束,严格借调程序、规范借调干部管理、关心关爱借调干部。比如,广西把“借调干部”纳入制发文件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审核事项清单。同时,要严防以“跟班学习”等隐形形式违规借调干部。严格规范干部借调,把已有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定下来,才能更好为基层减负。
少一些“全员出动”
殷建光
个别地方和单位存在一种“全员出动”倾向:无论何事都要全员出动、全员值班,以此来彰显力度大、标准高、要求严。这样一来,不仅基层工作人员的正常休息得不到保障,还会造成职责错配、工作低效等问题。
人力、物力是有限的,精准合理配置很关键。以春节期间的消防安全为例,职能部门主动作为、各尽其责,该排查的排查到位、该监管的监管到位,有助于防范风险隐患。为防范发生火灾问题,要求基层工作人员都要到小区和门店值班,既没有必要,也混淆了工作人员的职责,容易影响到人员所在部门单位的正常运转。把工作任务、责任层层下移,事事变成基层“全员出动”,未必真能解决问题,反而容易催生更多问题。
干工作、抓落实,必须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特殊时期、特殊情况,全员上阵,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抓落实过多依靠“全员出动”,背后有思想观念问题,也有工作方法问题。声势不等于落实,更不等于实效。明晰权责,各条线、各部门各司其职,把人力、物力用在刀刃上,方能抓出落实成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2日 05 版)
相关文章:
- 《漳州市乡镇干部工作导则(试行)》印发
- 此前已主动投案,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汤筱疏被免职
- 张锐调研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
- 这些负担也该减(大家谈·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②)
- 人机共创|AI+万物=∞
-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 周计伟出席并讲话
- 水润蜀乡丨四川启动编制新一轮一河一策和幸福河湖实施方案
- 长城视频 | 闪耀吧,新雄安一家人
- 绍兴市委书记在街道办逐层检查:有的办公室门开着但无人
- 微视频|回响
- 绵阳成绵路小学书香教师研究院领秀分院工作研讨会及课题研究培训
- 这些位置发现摄像头,请直接报警!
- 湖北:医疗质控“一张网”筑牢健康屏障
- 刘俐莎副主任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分析一季度营利性服务业工作
- 摄影师耿艺分享文物摄影之美 定格光影与历史的对话瞬间
- 官宣!这项贷款,免息继续!
-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
- 涉及各类场所摄像头安装使用 新规明起施行
- 打造国家高端装备质量名片——沈鼓集团的质量进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