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瑛:花粉过敏的“元凶”往往不是鲜花
大众日报记者 周欣怡 黄鑫
最是一年春好处,玉兰花、桃花、杏花、油菜花……这几天的济南到处都是花海!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让人苦不堪言的“春季过敏”。打喷嚏、鼻痒、流鼻涕、皮肤瘙痒……这些症状让人不胜其烦,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近日,《大众名医馆》邀请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刘瑛做客直播间,为大家带来春季防“敏”指南。
每年春暖花开时,总有人会惹上一些特别的“小毛病”。很多人认为,这些症状是感冒,但实际上,这很可能是春季过敏在“作怪”。刘瑛介绍,春季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皮肤过敏性疾病等。过敏的典型症状表现为打喷嚏、鼻痒、流鼻涕、眼睛痒、流泪和灼热感,还有部分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等疾病。
有一类人皮肤容易出现红斑、风团,俗称起了“木疙瘩、皮片”。刘瑛介绍,“风疙瘩”一般指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往往瘙痒剧烈。这是由于春季过敏原增多,加上风沙、环境干燥等因素,一些人见风后,便容易出现季节性皮肤瘙痒。荨麻疹最主要的特点是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皮疹减轻,逐渐消失,不留痕迹,一般持续不超过24小时,但是新的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春季荨麻疹还常伴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刘瑛提醒道。
据了解,春季的过敏反应是由于部分人群的免疫系统对环境中某些物质产生过度敏感反应,导致过敏发生或原有的过敏症状加重,又称季节性过敏性或“花粉症”。这些物质包括但不限于花粉、动物皮毛、螨虫、风沙以及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等。
但是,有些人生活中几乎不接触花,还会出现花粉过敏?刘瑛解释,春季花粉过敏的“元凶”往往不是美丽鲜艳的观赏鲜花,而是通过风媒传授花粉的树木类植物,比如柏树、杨树、桦树、柳树、榆树等。这些植物的花,花型小,花粉含量高、产量大、质量较轻,可以随风飞到很远的地方,容易被吸入呼吸道引起春季过敏反应。此外,草类如蒿草、豚草、葎草以及部分农作物花粉(如玉米、油菜)也是常见的过敏原。
还有部分人奇怪:怎么之前不过敏,突然就过敏了?“这主要涉及免疫系统的变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刘瑛解释,压力大、经常熬夜、经常喝酒、生病吃药等可能导致免疫失衡或免疫紊乱,使原本耐受的物质变为过敏原。环境变化也是重要原因,如城市绿化中也会有高致敏树种,导致局部花粉浓度飙升等。
对于日常防护,刘瑛建议,尽量少去树多、草多、潮湿的地方,出门尽量戴口罩,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在家里可以备点常用抗过敏药,如口服的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外用炉甘石洗剂等。那预防过敏能提前用药吗?专家表示,如果已知过敏季时间,可以提前1至2周口服抗过敏药物,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结膜炎的患者可以用喷鼻剂和滴眼液。如果不确定过敏时间,可以常备抗过敏药,发作时早期使用。但切勿长期预防性用药,一是可能掩盖其他疾病症状,二是抗组胺药连续长期使用可能有副作用。
此外,对于如何强化皮肤屏障以增加皮肤抵抗力,刘瑛建议,做好保湿防晒工作。保湿可以用含有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胆固醇成分的保湿霜,以及含有青刺果提取物、尿囊素、透明质酸、积雪草提取物等成分的保湿霜。同时,“械”准字号的医学护肤品相对更安全一些。“防晒也非常重要,最好一年四季都做好防晒工作。”她说。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出现过敏症状后选择“扛着”,认为等过敏季过去,症状就消失了,这种做法其实不可取。“严重过敏必须及时就医,如急性荨麻疹伴随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等症状,过敏性鼻炎或哮喘导致胸闷憋喘、呼吸不畅等全身不适。如果过敏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也应及时就医。”刘瑛强调。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