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陪你聊光影|穿越央视纪录片看吉林生态保护的“光影答卷”
当央视纪录片《野性四季:珍稀野生动物在中国》的镜头定格在川金丝猴“大红”跃过树梢的金色身影时,吉林林海深处的近3万台红外相机,正通过中国广电700MHz频段实时回传东北虎影像。4月8日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吉林用“虎脸识别”科技和国内外2600万次播放量的传播成绩,交出了一份“看得见”的生态答卷。

《国家公园小小世界》让藏狐凭借方脸走红时,吉林的生物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们正通过3万台红外相机为虎豹建立“个体档案”。这套覆盖1.4万平方公里的监测系统,以每平方公里2台相机的密度,记录下东北虎2.6万次、东北豹3.4万次的影像,AI个体识别准确率超90%。“看!这只雄性东北虎去年刚建立领地。”工作人员介绍,虎豹数量已从保护区成立初的27只虎、42只豹,增长至约70只虎和80只豹,活动范围覆盖80%园区。

央视纪录片中白头叶猴的大眼睛萌化观众,吉林的监测屏则呈现更硬核的成果:中华秋沙鸭连续7年现身长白山溪流成为水质“活指标”;镇赉湿地每年吸引全球60%的白鹤停歇画面被慢直播记录。这些数据不仅登上各大新闻媒体,更让保护成果肉眼可见——系统累计储存野生动物视频1500余万条,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提供着中国方案。
随后,吉林又将监测素材变成全网“爆款”。“狐假虎威”短视频单条播放量突破1600万次,与《回家啦!熊猫公主香香》的治愈系叙事形成跨次元呼应,网友戏称“虎哥被迫营业”;在外媒平台上东北虎豹的直播间,外国网友留言:“原来中国老虎这么悠闲!”截至目前,吉视传媒在Facebook、YouTube等20余个平台发布视频1700余条,总播放量达2600万次。
《中国新闻发布》所述“毛茸茸外交官”在吉林有了新注解:东北虎的低吼丈量着荒野保护力度,中华秋沙鸭羽翼凝结的冰晶折射水质纯度。不同于BBC纪录片里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这里的镜头更多展现和谐共生——梅花鹿与狍子在百米内各自觅食,野猪翻土促进土壤养分循环,这些画面被网友戏称为“佛系”动物世界。
当《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用4K镜头展现三江源时,吉林的“天空地一体化”系统正书写另一种影像语言:3万台相机既是“呦呦鹿鸣”的科技延伸,也是“道法自然”的现代实践。
小马说:
从纪录片里的诗化镜头到手机上的全民慢直播,从种群复兴的科研数据到数千万次播放的生态传播,吉林正重写保护叙事:当虎豹在慢直播中悠然踱步,当白鹤振翅的画面连接起地球两端,我们终于懂得——
最好的保护不是把自然锁进保险箱,而是用科技打开一扇窗,让所有人看见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正如《庄子·知北游》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监测屏上跳动的数据流,既是物种存续的密码,更是文明觉醒的刻度。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璐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相关文章:
- 让爱,在每一个音符间回响——《恋曲回响夜》室内乐音乐会,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倾情献演
- 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新航站楼启用
- 让青年学子走进“千村千企千红”
- 2025“健康中国”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淄博周村站)举办
- 雄安新区白洋淀发现中国新记录种 五月四节蜉
- 为越中关系树立新的里程碑——访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裴青山
- 捐资1亿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腾讯联合设立文物专项基金
- 消博会引领消费升级潮 国货精品亮相展现市场活力
- 九价HPV疫苗获批可适用于男性接种
- 风起帆张,2025中国家庭帆船赛宁波湾站盛大启幕
- 韩正出席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并致辞
- 酒业观察:头部品牌酒企对当下消费破局有何新思考?
- 特稿|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携手发展的好伙伴——马来西亚各界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对马进行国事访问
- 大风天气来袭,防火防灾别马虎!
- 消博会为全球经贸合作注入更多确定性
- 这个威胁孩子健康的隐患,父母一定要早点发现 | 科普时间
- 俄方表态:中国需要多少石油,我们就准备多少
- 突发!中国两个邻国今日相继地震
- 习语丨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周边工作?
- 极速掠影|60秒带你看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