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下套,退费困难!婚介连环套围猎相亲者
3月底,婚介机构“珍爱网”爆出闭店新闻。在一年前,央视“3·15”晚会曾曝光其“利用焦虑收割消费者”。
婚介机构怎么了?记者深入调查并采访多个消费者得知,不良婚介机构潜伏在社交平台,依然在利用焦虑“围猎”单身人群。当消费者走进婚介线下门店,一系列套路就将围绕“猎物”展开。

下套
刚留言“想相亲”就被盯上
消费者透露,他们与婚介机构达成协议,付出几千到数万元不等的服务费。但很快发现,服务并不理想,希望机构退还服务费,在退费环节出现问题。
截至发稿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婚介为关键词,能找到2600多条投诉。其中不乏北京的某良缘、某恋、某约等婚介机构,与消费者提供的机构名称一致。投诉的细节往往都包含在社交平台上寻求交友、被婚介机构获取联系方式、被推销、到线下机构付钱、签协议、得不到理想服务、申请退费、退费难等元素。
社交平台有大量的相亲帖子,记者在最新的几个帖子里留下评论,表示希望交友。很快,就收到各式各样的私信,其中既有网友,也有机构。机构称,筛选和了解是不收费的,但牵线搭桥要收费,要求记者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进一步推荐匹配对象。
销售的电话很快打来,态度热情,详细询问了个人情况和要求。“您条件很优秀啊,为什么没找到合适的对象呢?”销售不吝溢美之词,不断套取信息,能听到他打字的声音。根据记者提供的信息,销售开始使用针对性的话术,“您这个情况,是不是工作太紧张,耽误找对象了啊。”
除了不断夸赞消费者条件优异,销售还极力推荐匹配消费者要求的“嘉宾(相亲对象)”。但他也不断强调,先要到线下机构,才能进一步提供服务。“因为我们这边的嘉宾,都是真实的,所以也请您到门店来,验证身份等信息。”有的销售会强调,嘉宾“已验资”。
当消费者接受邀约,套路进入下一阶段。
销售
利用单身焦虑洗脑推销
消费者告诉记者,在线下门店,销售先是核验身份证,然后会想方设法查看消费者的账户余额、信用额度。还有消费者说,对方查验了他的个人所得税App。
对收入情况、透支能力有一个清晰了解后,销售会热情地将消费者请进封闭小屋。这种小屋,格局狭窄,陈设极简,一般只有桌椅和感谢“锦旗”。接下来,销售会利用“锦旗”说明机构的办事效率——促成很多新人牵手。期间继续夸奖消费者条件优异,“小姐姐真漂亮”“小哥哥很优秀”等。然后,隆重推出红娘,有的还是所谓“全国前十红娘”。
红娘亮相,以夸赞开场后,渐渐展开焦虑营销。红娘在交谈中,深入了解消费者的个人情况、情感经历,以便展开话术。有的利用年龄焦虑,“再过几年更不好找”;有的利用家庭压力,“父母也想你早点有个伴”;有的利用社会压力,“身边朋友、同学都结婚了,以后你想找人玩都找不到”;有的利用心理压力,“咱就说忙了一天,回到家没人陪,多孤单”。
多数消费者在连环攻势下,都无法招架。“现在回想起来,就是PUA(不考虑对方意愿、横加干涉和操控别人的行为)。”小可说,红娘很会掌握消费者心理,牵引她走向付费环节。
付费的开场白通常都是:“正好这个月有活动。”消费者不知道,其实每个月都有活动。红娘还会跟经理沟通,争取“重点名额”,对应着更优质的服务,当然也更昂贵。
服务
2个月只见到3个“嘉宾”
到了谈钱这一步,消费者已经在封闭小屋里待了3到5个小时。期间,连去洗手间都有人陪伴。销售、红娘、经理轮番上阵,就为了消费者交钱。
“本身我已经30多岁,经过他们不断地灌输,越来越焦虑。他们说,可以提供优质的男嘉宾。正好赶上活动,必须立刻决定。”小丽的经历,跟其他消费者类似,“稀里糊涂就转账了。”
小丽手机里只有10000元,谈下来的“活动优惠”套餐是2个月19880元。转账10000元之后,经理让她用花呗支付了9880元。“他们定价没有标准。为什么提前验资,就是看你的收入水平。”

记者与销售交流时,他一直强调,要根据具体情况,再确定服务的套餐费用。消费者透露,收费一般是自己月收入的2到3倍。一次性支付最多的,超过10万元。
转账完成之后,小丽才拿到合同,并在合同上签字。这一点,也发生在其他消费者身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非常疲惫,整个人是蒙的。”
小丽在给记者展示的服务合同上,除了介绍相亲对象,还包括精准定位、形象指导、情感指导等。“这些我感觉根本就不存在。”
小倩的服务合同上,有手写的“重点会员”四个字,而她没感受到重点服务,“交钱前后,服务天差地别”。约会就在机构的小屋里,每个男嘉宾见面时间只有半小时。“只有一个聊得还行,其他两个都没怎么聊,匆匆忙忙就结束了。”红娘说会推荐最理想的男嘉宾,但落实到合同上的硬性指标就两个,时长和数量。“2个月,约3个,连一个人的微信都没加上,就算完成服务。”
投诉
想退费却又落入“套中套”
机构告知,合同中有违约金,从15%到30%不等。而且已完成的服务,还要扣费。几万元的合同,在约见两三个嘉宾后,只能退三五千元。消费者核算,平均约见一个嘉宾的费用在10000元左右。
小可在消费了50000元之后,对服务不满,要求退费。机构将原因全部归结于小可自身——“不会跟男人说话”等。这一度导致小可精神状态出现问题。在持续高强度PUA后,小可不但没退费成功,还又续了20000元,升级套餐。
冷静之后,小可多方投诉,最终在主管部门协调下,退回了21000元。但其他消费者的大量投诉显示,想退费很难,有消费者被机构拉黑。“机构还会换名字、换地址,不停换‘马甲’。”小可说,她签约的机构,已经变换地址。
在社交平台上,控诉婚介机构的帖子,常有协助退费的“法律机构”出现。小可说:“他们不是律师,就提一些投诉建议,收费两三千元。”记者尝试添加了几个“法律机构”,最离谱的是其中一个。对方在个人页面披露婚介机构套路、话术,声称可协助退费。在私信中,他表示最近没空接新活,但能安排培训课程。没想到,培训竟是婚介机构经营指南。从获客到签单等技巧一应俱全,帮助学员达成“三线城市客单价5万”的销售成绩。让人怀疑,此人与婚介机构有关系。

记者致电婚介机构,询问投诉和退费问题。有销售表示:“有什么问题好商量,不要去投诉,也不要到平台上乱发帖。”
提示
先看清合同细节再付款
消费者往往注意不到,合同条款中对协商有约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北京真佳律师事务所范晓红律师认为,仲裁条款作为格式条款,提高了消费者维权的门槛。
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的,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费用由申请人在立案时预付,而诉讼费通常可在判决书下发前缴纳。而且,仲裁费用较高。对于标的额为6000元的合同纠纷,法院仅收取50元诉讼费。根据北京仲裁委员会案件仲裁费用标准,即使争议金额低于25万元,仲裁费用仍高达17000元。
范晓红发现,合同将服务质量的责任转移给了消费者,存在“约见即视为服务完成”条款。即使推荐对象明显不符合消费者的择偶要求,只要消费者未当场拒绝见面,婚介机构即可主张已履行合同义务。

她提示消费者,要坚持“先看合同后付款”,在支付前要求商家提供完整合同文本,核对关键条款(如质量、退费条件等)。商家的承诺若未写入合同,便可能成为空谈,唯有留存证据、审慎交易,才能有效防范风险。
(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
- 苏州虎丘跨境电商港启用
- 3181家!福建省2024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公布
- 平台下套,退费困难!婚介连环套围猎相亲者
- 重新认识下,我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
- [好物在消博]海南海口 第五届消博会·记者探馆 传统与现代融合 国潮绽放消费新活力
-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抵达伊朗
- 创新“集中办证,统一送证”模式 ,南庄镇助力营商环境提质升级
- 刷刷牙就能瘦?伪科学话术与焦虑营销下的减肥陷阱调查
- 新规发布后“零糖”“零添加”标签乱象犹存,记者探访商超各类“0”标仍为宣传主力
- 注意!本周四川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将分时段临时停机维护
- 被禁2个月后,美联社记者首次获准进入白宫
- 郑州城建集团拟发行3.8亿美元境外债,选聘国际律师服务机构
- “尔滨”派发千万元文旅消费券
- 容声506双净MAX冰箱发布,用科技重新定义健康生活
- 悦达起亚酣战中国油电疆场,探寻中国市场本土化之路
- 酒业观察:头部品牌酒企对当下消费破局有何新思考?
- 黄子韬说为造卫生巾“赌上一切”,是悲情营销吗
- 插话绘 | 当“雪王红”遇上“行政绿”:城市治理切勿“乱涂色”
- 美中东问题特使前往俄罗斯 预计今日与普京会面
- 向新而行 智享未来!2025齐鲁春季车展盛大开幕
-
市中区召开“两拖欠”重点案件分析会议
-
烈士后代拒收慰问金引网友热议山东人,纷纷“破防”晒经历,夸赞大义山东人有担当,“朴实的人 骨子里透着光”#山东人 #烟台 #热议 #烈士回家 #山东
-
超2万个优质岗位!制造名城东莞赴杭揽才
-
翻开绘本看天宫,点燃少年航天梦!《天宫建成了》新书发布暨航天科普进校园活动在京举行
-
IPO雷达|“无厂无库”闯IPO!if椰子水超九成收入依赖中国内地,仅46名员工
-
天工机器人冲线夺冠!机器人ETF(562500)成投资焦点
-
男子偷拍女生配“擦边文字”,还扬言“删不删看心情”?行拘!
-
远程管理工具连接VMware
-
百校千人“校园大使”闵泽周:以篮球为媒,东莞的“人才……
-
高校短剧专业学生未毕业就已是香饽饽?网友:我也能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