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库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平台下套,退费困难!婚介连环套围猎相亲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5:21:00    

3月底,婚介机构“珍爱网”爆出闭店新闻。在一年前,央视“3·15”晚会曾曝光其“利用焦虑收割消费者”。

婚介机构怎么了?记者深入调查并采访多个消费者得知,不良婚介机构潜伏在社交平台,依然在利用焦虑“围猎”单身人群。当消费者走进婚介线下门店,一系列套路就将围绕“猎物”展开。

下套

刚留言“想相亲”就被盯上

消费者透露,他们与婚介机构达成协议,付出几千到数万元不等的服务费。但很快发现,服务并不理想,希望机构退还服务费,在退费环节出现问题。

截至发稿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婚介为关键词,能找到2600多条投诉。其中不乏北京的某良缘、某恋、某约等婚介机构,与消费者提供的机构名称一致。投诉的细节往往都包含在社交平台上寻求交友、被婚介机构获取联系方式、被推销、到线下机构付钱、签协议、得不到理想服务、申请退费、退费难等元素。

社交平台有大量的相亲帖子,记者在最新的几个帖子里留下评论,表示希望交友。很快,就收到各式各样的私信,其中既有网友,也有机构。机构称,筛选和了解是不收费的,但牵线搭桥要收费,要求记者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进一步推荐匹配对象。

销售的电话很快打来,态度热情,详细询问了个人情况和要求。“您条件很优秀啊,为什么没找到合适的对象呢?”销售不吝溢美之词,不断套取信息,能听到他打字的声音。根据记者提供的信息,销售开始使用针对性的话术,“您这个情况,是不是工作太紧张,耽误找对象了啊。”

除了不断夸赞消费者条件优异,销售还极力推荐匹配消费者要求的“嘉宾(相亲对象)”。但他也不断强调,先要到线下机构,才能进一步提供服务。“因为我们这边的嘉宾,都是真实的,所以也请您到门店来,验证身份等信息。”有的销售会强调,嘉宾“已验资”。

当消费者接受邀约,套路进入下一阶段。

销售

利用单身焦虑洗脑推销

消费者告诉记者,在线下门店,销售先是核验身份证,然后会想方设法查看消费者的账户余额、信用额度。还有消费者说,对方查验了他的个人所得税App。

对收入情况、透支能力有一个清晰了解后,销售会热情地将消费者请进封闭小屋。这种小屋,格局狭窄,陈设极简,一般只有桌椅和感谢“锦旗”。接下来,销售会利用“锦旗”说明机构的办事效率——促成很多新人牵手。期间继续夸奖消费者条件优异,“小姐姐真漂亮”“小哥哥很优秀”等。然后,隆重推出红娘,有的还是所谓“全国前十红娘”。

红娘亮相,以夸赞开场后,渐渐展开焦虑营销。红娘在交谈中,深入了解消费者的个人情况、情感经历,以便展开话术。有的利用年龄焦虑,“再过几年更不好找”;有的利用家庭压力,“父母也想你早点有个伴”;有的利用社会压力,“身边朋友、同学都结婚了,以后你想找人玩都找不到”;有的利用心理压力,“咱就说忙了一天,回到家没人陪,多孤单”。

多数消费者在连环攻势下,都无法招架。“现在回想起来,就是PUA(不考虑对方意愿、横加干涉和操控别人的行为)。”小可说,红娘很会掌握消费者心理,牵引她走向付费环节。

付费的开场白通常都是:“正好这个月有活动。”消费者不知道,其实每个月都有活动。红娘还会跟经理沟通,争取“重点名额”,对应着更优质的服务,当然也更昂贵。

服务

2个月只见到3个“嘉宾”

到了谈钱这一步,消费者已经在封闭小屋里待了3到5个小时。期间,连去洗手间都有人陪伴。销售、红娘、经理轮番上阵,就为了消费者交钱。

“本身我已经30多岁,经过他们不断地灌输,越来越焦虑。他们说,可以提供优质的男嘉宾。正好赶上活动,必须立刻决定。”小丽的经历,跟其他消费者类似,“稀里糊涂就转账了。”

小丽手机里只有10000元,谈下来的“活动优惠”套餐是2个月19880元。转账10000元之后,经理让她用花呗支付了9880元。“他们定价没有标准。为什么提前验资,就是看你的收入水平。”

记者与销售交流时,他一直强调,要根据具体情况,再确定服务的套餐费用。消费者透露,收费一般是自己月收入的2到3倍。一次性支付最多的,超过10万元。

转账完成之后,小丽才拿到合同,并在合同上签字。这一点,也发生在其他消费者身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非常疲惫,整个人是蒙的。”

小丽在给记者展示的服务合同上,除了介绍相亲对象,还包括精准定位、形象指导、情感指导等。“这些我感觉根本就不存在。”

小倩的服务合同上,有手写的“重点会员”四个字,而她没感受到重点服务,“交钱前后,服务天差地别”。约会就在机构的小屋里,每个男嘉宾见面时间只有半小时。“只有一个聊得还行,其他两个都没怎么聊,匆匆忙忙就结束了。”红娘说会推荐最理想的男嘉宾,但落实到合同上的硬性指标就两个,时长和数量。“2个月,约3个,连一个人的微信都没加上,就算完成服务。”

投诉

想退费却又落入“套中套”

机构告知,合同中有违约金,从15%到30%不等。而且已完成的服务,还要扣费。几万元的合同,在约见两三个嘉宾后,只能退三五千元。消费者核算,平均约见一个嘉宾的费用在10000元左右。

小可在消费了50000元之后,对服务不满,要求退费。机构将原因全部归结于小可自身——“不会跟男人说话”等。这一度导致小可精神状态出现问题。在持续高强度PUA后,小可不但没退费成功,还又续了20000元,升级套餐。

冷静之后,小可多方投诉,最终在主管部门协调下,退回了21000元。但其他消费者的大量投诉显示,想退费很难,有消费者被机构拉黑。“机构还会换名字、换地址,不停换‘马甲’。”小可说,她签约的机构,已经变换地址。

在社交平台上,控诉婚介机构的帖子,常有协助退费的“法律机构”出现。小可说:“他们不是律师,就提一些投诉建议,收费两三千元。”记者尝试添加了几个“法律机构”,最离谱的是其中一个。对方在个人页面披露婚介机构套路、话术,声称可协助退费。在私信中,他表示最近没空接新活,但能安排培训课程。没想到,培训竟是婚介机构经营指南。从获客到签单等技巧一应俱全,帮助学员达成“三线城市客单价5万”的销售成绩。让人怀疑,此人与婚介机构有关系。

记者致电婚介机构,询问投诉和退费问题。有销售表示:“有什么问题好商量,不要去投诉,也不要到平台上乱发帖。”

提示

先看清合同细节再付款

消费者往往注意不到,合同条款中对协商有约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北京真佳律师事务所范晓红律师认为,仲裁条款作为格式条款,提高了消费者维权的门槛。

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的,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费用由申请人在立案时预付,而诉讼费通常可在判决书下发前缴纳。而且,仲裁费用较高。对于标的额为6000元的合同纠纷,法院仅收取50元诉讼费。根据北京仲裁委员会案件仲裁费用标准,即使争议金额低于25万元,仲裁费用仍高达17000元。

范晓红发现,合同将服务质量的责任转移给了消费者,存在“约见即视为服务完成”条款。即使推荐对象明显不符合消费者的择偶要求,只要消费者未当场拒绝见面,婚介机构即可主张已履行合同义务。

她提示消费者,要坚持“先看合同后付款”,在支付前要求商家提供完整合同文本,核对关键条款(如质量、退费条件等)。商家的承诺若未写入合同,便可能成为空谈,唯有留存证据、审慎交易,才能有效防范风险。

(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