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库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游”出新意,文旅新活力持续迸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4:23:00    
岗什卡雪峰。本报记者 王湘琳 摄
尕别列村杏花盛开。 通讯员 马春龙 摄

本报记者 倪晓颖

产品频出、亮点频现、爆点频发……一季度,青海聚焦加快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持续丰富产品供给,有效激发消费潜力,着力强化宣传推广,全省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活力迸发。全省接待游客1030.36万人次,其中,省内游客占67.56%,省外游客占32.44%,同比增长29.14%;游客总花费90.28亿元,同比增长23.72%,实现首季“开门红”。

成绩的背后,是青海多年来在文旅领域重点发力的积累。坚持补短板、强整治、扩业态、优服务,推动旅游提质增效……青海,这个文旅“家底”丰厚的大省正缓缓地打开一幅幅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山水人文画卷,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无不被其所打动、所吸引。

优化供给

旅游产品遍地开花

一季度,逛花灯、泡温泉、冰雪节、非遗展等多项传统节庆活动接连登场,青海各地各有玩法,通过创新消费场景,在市民和游客之间强力“圈粉”,加快文旅市场复苏。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体育局、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在岗什卡雪峰举办以“相聚大美青海 共赴冰雪之约”为主题的2024—2025青海省冬春季旅游、冰雪运动、户外徒步活动,丰富冬春季旅游产品供给,全面激活冬春季旅游市场。

同时,整合各市州优质文旅资源,策划“一主四辅”冬春季文旅系列活动,推出涵盖8个市州的“冰雪+旅游”“赛事+旅游”“非遗+旅游”“美食+旅游”等活动200余项,发布经典线路1条、特色线路5条,进一步丰富了文旅产品供给。

今年春节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动全省各地开展涵盖文化文艺演出、群众文化活动、非遗体验展示、文旅惠民消费、冰雪休闲旅游、文博展览展出、国际国内互动等七大板块的500余项文旅活动。全省上下围绕“非遗贺新春 我的青海年”主题,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展演597场(次),参与人次达580万。“非遗年货购物月”带火河湟香包、排灯摆件、藏药香皂等“非遗好物”,非遗年货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83.92万元。社火展演火爆出圈,千户营高台、塔尔寺正月十五灯会和英歌舞、“南狮”及创新节目交流演出“圈粉”无数。

2025年春节假期,全省累计接待游客226.41万人次,旅游收入30.21亿元,按可比口径测算,分别增长4.05%和3.1%。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游客出行意愿强烈,短途周边游、赏花踏青游、文博非遗游、乡村民俗游等精彩纷呈,“春日经济”活力十足。全省接待游客78.52万人次,同比增长16.7%;旅游总花费3.26亿元,同比增长27.8%。

花式宠客

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开通公共交通专线保障游客出行、按游客所需提供暖心服务、各行各业群策群力为旅游保驾护航……用真诚换真心,面对大量游客的涌入,青海打开了“宠客模式”。

春日里,茶卡盐湖景区如诗如画,来往游客络绎不绝,漫步湖边纷纷驻足远眺,时而下湖体验,拍照留念。茶卡盐湖景区进入春季运营期后,对游览区域开展全方位清扫,确保景区卫生整洁,为游客营造舒适的游览环境。同时,景区对内部导视系统进行重新梳理与优化,实现全域导览,帮助游客快速便捷获取信息。此外,对小火车、电瓶车等交通工具、道路情况及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排查,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为游客安全游玩筑牢坚实防线。秉持“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涵盖多元服务内容的标准化服务体系,提供充满个性化、饱含温情的优质服务,为每一位游客打造温暖快乐的旅行体验。

清明假期,茶卡盐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4万人次,迎来2025年景区运营的首个客流小高峰。

青海湖景区充分利用环湖冬季景观和文化条件,开拓“冰雪+生态体验”“冰雪+文化体验”等特色冰雪旅游产品。同时,充分结合青海湖的冰、水、沙、草、雪等冬季元素,以“大、特、精”为重点,科学安全布置湖边景观小品,设置冰雕、冰山、初雪许愿台等,不断丰富、提升景区冬季旅游打卡及体验度。这是著名景区主动融合,逐步解决冬春季旅游短板,实现全季、全时开放的积极探索。

政策红利释放,消费券撬动市场潜力。青海通过发放消费券、实行价格优惠等措施,让冬春季旅游在寒冷中“升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通过银联云闪付、携程、美团等平台发放文旅消费券605万元,直接拉动消费2111.8万元,间接带动消费1.48亿元。冬春季期间,全省正常营业的25家A级景区纷纷推出门票打折、半价、执行淡季票价或免票等优惠措施,96家旅游景区免票入园,三星级(含)以上宾馆执行淡季价格,助推“冷资源”加速变为“热经济”。

青海省文旅厅联合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同举办“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活动,参拍作品约3.758万件(条),展示展播投稿作品1.3万次(条),传播受众超4亿人次。同时,联合省体育局、西宁市政府承办2024—2025赛季中国冰壶联赛(西宁站),全方位展现青海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助推“农体文旅商养”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开展海外文旅合作交流,举办“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走进乌兰巴托“欢乐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持续提升“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文旅品牌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此外,开通西宁至长沙“大美青海”主题航班,开行“大美青海·雪域高原”西宁至茶卡至林芝旅游专列,加快实现年度开行100列的既定目标。

踏青赏花

激活文旅市场“春水”

春意正浓时,花恰漫枝头。

青海各地依托当地特色,以花为媒,引流圈粉,积极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拓宽群众增收新渠道、扩容消费新载体,让“赏花经济”越开越旺,持续放大乡村振兴“蝴蝶效应”。

今年的低温天气“迟滞”了花期,但丝毫没影响游客“赴约”的热情。

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青青麦田里,成千上万株杏树上挂满了杏花。田间的观景木栈道两旁,山水化隆摄影展、文化艺术展、香包香囊等非遗展、文艺戏曲展以及美食展,全面凸显当地的城市美、生态美、经济美和文化美。

“没想到高原的春天这么美!以往都是夏天来青海旅游、避暑,今年在网上看到青海文旅部门推介的春季文旅活动就忍不住赶过来了,感受到不一样的美,不虚此行。”来自北京市的游客康洁一边拍照一边赞叹。

春来到,花似锦。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也借着美妙春光推出3条乡村旅游精品赏花路线,带领市民游客领略青海春日色彩。“贵德春行 梨花堆雪”旅游线路,从贵德阿什贡村出发,这里丹霞地貌与洁白梨花相映成趣,沿着黄河漫步,欣赏沿岸梨花与清澈河水构成的春日画卷;“花开海东 春漫河湟”线路以海东市丰富的春季花卉资源为核心,结合河湟谷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打造了一条集赏花、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黄河之畔 繁花似锦”旅游线路串联起化隆、尖扎的景点,让游客感受春日美景。

为进一步提升“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鲜明文化标识的影响力,青海文旅部门有效整合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组织开展了全要素、多方位、广覆盖的春季文化和旅游系列活动,成为这个春天拉动旅游消费的主打,吸引着游客纷纷提前组团来青打卡。

首季,青海文旅市场的亮眼表现,展现了政策引导、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的三重共振。青海正以生态之美与文化之韵,一步一个脚印,加速迈向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新征程。

《青海日报》(2025年04月22日 第6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